→同步Google Docs
人
對象:針對 大里樂齡社區中有心向上學習電腦技能的樂齡學員、大里維基社群成員
講師:來源有二,一由維基夥伴短期或長期駐點教學,二是徵募對某主題專精的達人講者(短期性)
志工:
事、內容
方式:使用電腦網路在維基百科或Wiki站進行知識貢獻或記錄
訴求:知識傳承、終身學習
學習主題:某主題知識、網路資訊應用、維基技術
*我們的目標如下:*
一、透過月年舉辦一次的知識主題維基工作坊(或者研討聚),透過彼此之間的條目編寫分享與討論,最後經過審查後擇優編寫成為維基百科條目或維基學院的論文、教學,不僅作為台灣在 [美術 ]方面研究的成果,更是面向世界的展現。
二、參與者不限任何學歷、職業或年齡,也不需具備的學術訓練或學位。我們只在意是否乃言之有物的優秀作品,並具備最低限度的撰文規範。
三、條目將交付社群進行DYK、優良或特色條目(圖片)評審,確保其具有最基本的參考價值。
四、維基百科條目已不斷被各界引用,不僅作為撰稿者的一項發表成就,更能成為日後相關研究的引用與參考來源。
目標二:
1.至少培育出二~三位「維基社區大使」(自動確認戶),有能力講解基本語法和基本精神
2. 「維基社區大使」必須持續定期舉辦社區性維基聚會
時
時間:每月的第一個星期日下午1:00開始
地
場地:大里樂齡學習中心營運總處(臺中市大里區益民路二段57巷47號)
協作平台:
*有參考文獻來源依據的知識:維基百科
*原創研究與學習 個人的經驗談:維基學院
*其他:
物
分工
1.資料收集
2.文字惠整
3.條目編撰
4.
宣傳 & 募集:
大里樂齡
主題講座
講者:
主題:
請留下姓名 聯絡方式 想寫哪些自己有興趣的條目
緣由
招募維基夥伴並培訓維基志工讓更多人可以在維基上貢獻, 提升中文維基百科條目品質,以定期在校園或社區舉辦知識編撰工作坊方式進行,我們會先對投入意願高且出席率高的志工進行維基導師培訓、並鼓勵其自行發起活動,過程中將適時地對場地、經費或教材等資源進行資源整合。
目標是將人類重要的知識轉化為文字、圖片、多媒體等素材貢獻給維基媒體,最後回饋給莘莘學子急需關注的知識基礎。如果你也對這個願景感到認同,誠摯歡迎加入我們。
維基夥伴招募計畫:http://goo.gl/Hiz43c
導引:為什麼要編輯維基? 另可參見 WP:我為什麼要編維基
為什麼要投入【知識公益】維基寫作工作坊?
根據多次的聚會經驗,發現到編輯維基最困難的部分有三個:
第一是查找資料難、
第二是學習語法難、
第三則是學習維基上的編輯規則、方針難。
查找資料是很多編輯者無法突破的點。為了維護條目的品質,維基對資料水準有一定的要求,普通的部落格、論壇文章都不可能拿來當成依據。而品質比較好的文獻例如期刊論文、專書,通常是只能上圖書館查找,無法在網路上取得;或者雖然有網路資料庫可以查到,但是使用這些資料庫必須付費。對於沒有辦法取得圖書館或付費資料庫資源的人,他們在準備作業中就卡關了。
透過工作坊聚會,這些問題可以被簡單地解決。例如大里樂齡有比較方便取得圖書資源的圖書館。有文獻借閱權、但不一定對這個議題熟悉的人,可以協助對議題較有研究但較難取得文獻的夥伴找到資料,讓難題迎刃而解。
複雜的知識或者比較概論的條目,個人的識見難免有限。在聚會中可以方便找到對同一個議題有研究的人,不但可以交換心得、相互補充不足,還可以更方便地協調出條目的完整架構以及討論日後分工。在維基語法的部分,實體的活動讓新手更容易找到老手進行教學。實際現場發問與示範,可以避免文字溝通困難的問題,更容易吸收,也節省掉許多自己摸索的時間。
最基本的,就是人與人之間開始有了互動。累的時候相互的打氣、有成績的時候共同歡呼,比起悶著頭自己做事情,減少了許多的煩悶感。參與工作坊不只可改善編輯情緒,對你的人生也增添許多色彩。首先,當社群成形,很多原本接觸不到的人事物,也變得有接觸機會了。當然,人生最難找到知己同伴。在參與計畫的過程 中,我們大家都被同樣的目標、相近的理念所吸引,也會在工作的過程中一起克服困難、建立革命情感,更可以在興趣領域中,找到令你打開視野的高手。
暫定課程表:
1.維基百科概論
維基百科的由來?維基百科如何運作?為何要寫維基百科?讓維基導師為您解惑 解說維基百科發展,以及Wiki語MediaWiki系統的介紹,說明編寫維基的重要性
2.參考文獻探討
想寫點條目卻苦於找不到材料?收集的資料老是被嫌棄不夠可靠?由維基導師告訴你怎麼樣在茫茫網海中找出真正的神籍祕典,讓你在維基分享知識更隨心所欲。 說明如何找尋寫作資料,包括何者為「可靠來源」、如何應用搜尋引擎或網路資料庫找尋高品質資料。
3.團隊組成
讀書靠自己,寫維基靠朋友!與一塊兒參與活動的伙伴們共組團隊、自我介紹。能不能在活動結束前的考驗中脫穎而出,就看小組成員此時此刻有沒有培養出絕佳默契! 公布小組名單(由主持人依據編輯經驗,平均分配為若干小組),小組隊員自我介紹並推舉小組長
4.條目架構規劃
面對收集而來的成堆論文專著,可別因為一時難以下手,就放棄你的維基之路。維基導師 教你如何把材料重新組織成有系統的百科條目,只要綱舉目張,其他的小事就難不倒你! 以小組競賽遊戲方式,訓練大綱撰寫之能力,以及條目分類之規畫。例如將若干綱要打散,比賽重組為正確綱要的速度等等。(詳細遊戲規則與方式尚待設計)
5.寫作筆調訓練
一句話改得太多被嫌原創研究、改得太少被說違反版權;還有違反中立跟非百科語調的模板三不五時就冒出來。維基方針與潛規則多如牛毛,就讓導師解說文字裡的眉眉角角,讓你輕鬆挑戰優特條目評選。 由講師指導寫作技巧,示範如何寫出「中立、不侵犯版權、非原創研究、百科筆調」的文字。
6.條目寫作實務
聽完幾堂豐富的課程,可不能只會紙上談兵!現場立刻進行小組條目寫作競賽,看哪一組最能分工合作、融會貫通,寫得最好的作品,晚上就出現在維基百科。 由主辦人提供參考資料與稿紙,各小組就同一條目進行組內協作。四份作品結束後交講師評比。
7.心得交流
感性與理性交會的座談時間,談談你對維基的期望、談談在這次課程中的收獲。由你做主角,為本次聚會畫下完美的句點。 講師評分時間由參與者就條目寫作自由發問或心得分享。最後由講師公布評比結果,內容最佳者,於當日輸入維基百科,並於條目討論頁註記該版本貢獻者資料。
為什麼一定要加入【知識公益】維基寫作工作坊?
1.更簡單地完成編輯任務
維基百科是一部人人皆可以編輯的百科全書,甚至你不需要註冊帳號,只要有台可以上網及打字的電腦,就能進行編輯的工作。那麼,為什麼要有種種計畫的發動呢?建立台灣知識條目的內容,真的有需要參與這個工作坊才能完成嗎?
2.三個難題,簡單解決
維基百科條目的擴充,是藉由志願者力量去找參考文獻、花時間研讀、動手整理成文章,而且可以一個人完成。而很多人個別在家裡做這些工作,理論上一樣可以累積出數量、質量上都十分優秀的條目。但是,我們之所以要大費周章地發起實體活動,邀請社區參與,也是有原因的。
我先介紹第一個優點:我們能更簡單地完成編輯任務。
參與實體工作坊聚會活動會讓寫作的難度大幅的減少,尤其在越困難、越複雜的條目中,效果越顯著。
維基夥伴的成員之中,有不少夥伴從2013年起在台中組織「Wiki協作聚」,專門協助有至編寫維基的新手們解決疑難雜症。根據多次的聚會經驗,發現到寫維基最困難的部分有三個:第一是查找資料、第二是學習語法、第三則是學習維基上的編輯規則。
3.取得文獻,再也不困難
查找資料是很多編輯者無法突破的點。為了維護條目的品質,維基對資料水準有一定的要求,普通的部落格、論壇文章都不可能拿來當成依據。媒體報導在比較需要專精知識的條目中,可能也無法引用。而品質比較好的文獻例如期刊論文、專書,通常是只能上圖書館查找,無法在網路上取得;或者雖然有網路資料庫可以查到,但是使用這些資料庫必須付費。對於沒有辦法取得圖書館或付費資料庫資源的人,他們在準備作業中就卡關了。
透過工作坊聚會,這些問題可以被簡單地解決。例如大里樂齡有比較方便取得圖書資源的圖書館。有文獻借閱權、但不一定對這個議題熟悉的人,可以協助對議題較有研究但較難取得文獻的夥伴找到資料,讓難題迎刃而解。
此外,較簡單的知識,一個人花個一兩天泡圖書館,也許就能寫出完整的條目。然而複雜的知識或者比較概論的條目,個人的識見難免有限。在聚會中可以方便找到對同一個議題有研究的人,不但可以交換心得、相互補充不足,還可以更方便地協調出條目的完整架構以及討論日後分工。
4.老手相助,不必摸索
在維基語法的部分,實體的活動讓新手更容易找到老手進行教學。雖然,這些技術與規則都可以透過教學文件在線上自學,但是實際現場發問與示範,可以避免文字溝通困難的問題,更容易吸收,也節省掉許多自己摸索的時間。
在編輯規則的部分,由於維基編輯的方針與指引經過多年的發展,多少有些複雜。雖然維基容許事後的修正,但是新手經常覺得怎麼寫都被指正,甚至因為不知從何修改起,努力半天還是被刪除。這樣的事情是會令人感到信心受挫、熱情冷卻的。在聚會中,有經驗的編輯者可以在條目上線前就先給予建議,避開較嚴重可能會導致 被直接刪除的錯誤,比較不會辜負你辛苦工作的成果。
老手的協助雖然在線上也能進行,但是網海茫茫,要找到熱心助人又剛好有空閒的老手並不是那麼容易;實體工作坊聚會就成為一個最好的平臺,大家固定下來,在這個時刻、這個地點,除了維基不忙其他事。提問與獲得解答都容易多了。心動了嗎?我們再介紹第二個參與計畫的好處:我們能發掘更多的樂趣。
二、我們能發掘更多的樂趣
1.煩悶走開,榮譽感進來
維基百科編輯的過程,即使你是編輯老手,不會被任何技術問題給難道,也有充裕的時間跟資源可以找到並理解各種資料,自己一個人努力的過程畢竟還是有些枯燥的。可以想見的是,你的工作方式,就是不斷地在書面資料與編輯框之中打轉遊走。
可是當人一多起來的時候,可以做的事情就多采多姿了。最基本的,就是伙伴之間開始有了互動。累的時候相互的打氣、有成績的時候共同歡呼,比起悶著頭自己做事情,減少了許多的煩悶感。
除了編輯中可以得到「士氣上升」的功能之外,條目編輯完之後,參加工作坊也可以得到一些額外的榮譽感。如果你只是躲在家裡寫作,辛苦寫好的條目也只能藏在浩瀚的維基條目之中,靜靜等待哪天有人查詢資料是發現、引用。但是在計畫中,就可以集合眾人之力,辦成果發表會、編輯經驗分享會,讓更多人知道這項知識的存在,大大地增加你編輯工作的影響力,也許更多人看見你的努力。帶來的榮譽感,會讓你有更多的動力為台灣知識貢獻。
2.拓展人脈視野,增添生命色彩
參與工作坊不只可改善編輯情緒,對你的人生也增添許多色彩。首先,當社群成形,很多原本接觸不到的人事物,也變得有接觸機會了。比方說有問題想要就教專家,以個人去信可能等不到回音;如果集結數十人,規畫出專題演講活動後去提出邀約,獲得應允的機會就大得多。又或者,有些珍貴的資料可能藏在不對一般民眾開放的資料庫中,若不是專家學者,個人恐難向典藏單位提出閱覽申請;而透過立案組織的協會或有活動紀錄的社群,提出完整的企畫書做申請,也比較容易得到許可。這 些額外獲得的特殊經驗,都可以增加你的視野,留下許多值得特別回憶的經驗。
當然,人生最難找到知己同伴。在參與計畫的過程 中,我們大家都被同樣的目標、相近的理念所吸引,也會在工作的過程中一起克服困難、建立革命情感,更可以在興趣領域中,找到令你打開視野的高手。即使你不 是天生活潑外向的人,在這裡無需強迫自己刻意上舞臺展現自我,只要在平凡的編輯任務之中,也可以自然而然的打開人脈,結交志同道合的同伴;如果你本來就熱 愛人群,那麼擔當社群中發想活動、穿針引線的角色,更會讓你樂在其中。
走出房門吧!知識要分享,才能產生更多的效益;而編輯者的心房也要分享,會得到更多的快樂!我們再來聊聊加入計畫的第三個理由:社群,才能啟動生生不息的能量。
第三個理由:「社群,才能啟動生生不息的能量」
維基百科的撰寫是一個永遠無法完成的工作,而每個人能夠參與維基的時間則是有限的。維基百科之所以能夠克服參與時間的有限性,靠的是「以量取勝」,也就是眾多的編輯者一同貢獻出有限的時間,就可以集合成足夠的成績。
如果每個人都能持續貢獻,再少的時間都能聚沙成塔。然而隨著畢業、成家,平日工作時間遠比學校課堂時間還長,僅存的假日如果沒被血汗老闆要求加班,也得分給家人小孩。真的閒下來了,恐怕休息跟補眠 的吸引力比寫維基強大太多了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硬要強求你為了開放知識拋家棄子也太沒人性了!於是,貢獻者慢慢退出也是正常的。除非能夠保證一定有足夠的 人不斷地投入,維基的發展才能夠永續,不斷收錄人類知識最新的進程。
既然你想編輯維基,表示你對開放知識的理念有一定的認同。如果,不增加你太多負擔,只是讓現在寶貴的、僅有的維基時光能使用得更有效率,相信你也會願意支持。參與計畫寫作,就是這樣的方式之一,因為藉由參與、形成社群,你在寫作的同時不止貢獻了文章,其實也形成一股吸引力,使更多人願意成為維基的新血。如果你一直坐在家中寫,等你因為生活忙碌而從維基退休時,我們就永遠失去了一個戰力;而如果你積極參與社群,當你維基退休時,受你影響而加入的新人將會持續接下這份工作。
為什麼參與計畫會對新血的加入有吸引力?正如前面所提到的,參與計畫,寫維基更簡單、更有樂趣,進入的門檻降低,當然更容易吸引新手投入。另外,大多數的人是喜歡群居、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認同與支持的,當有意投入維基的人知道,在某個地方他談論工作時,會得到志同道合者的回應與讚賞時,當然也會更有 動力投入其中。
你需要維基不斷成長的知識寶庫,維基則需要社群才能永續的成長,而社群需要你的現身才能成形。你就是啟動這個正向循環的關鍵鑰匙,所以,一起投入我們吧!